close


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醫學研究証明,人體環境的酸鹼度應該在PH值7.35~7.45之間,也就是說健康人體的體液應該呈現弱鹼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如果PH值長期低於這個平均值,就是酸性體質。


那麼酸性體質是由於什麼原因而引起的呢?


1) 食物是影響體液酸鹼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造成酸性體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體過多攝入酸性食品,如肉類、家禽類、魚類、乳制品類、谷類等,它們被消化分解後,在體內留下氯、硫、磷等酸性元素。而蔬菜、水果屬鹼性食物,它們被消化分解後,在體內留下鈉、鉀、鈣、鎂、鐵等鹼性礦物質。最簡單的一個原理就是鹼性食品可以中和掉酸性食物,維持人體的酸鹼平衡。然而,很多蔬菜採取大棚種植,縮短了生長時間,使之不能充分吸取土壤中的養分和進行光合作用。這樣,其礦物質及其它營養成分的含量大打折扣。再者,農藥、化肥、生長素、保鮮劑等,也破壞了它們的營養結構,使之不能起到足夠的中和酸性物質的作用。


2) 環境污染、作息不規律、惡劣情緒、運動不足及其它不良生活習慣導致:


以上這些因素使得細胞居住的體內小環境也同樣被污染了,導致體質變酸。


3) 自然規律決定體液必定要變酸:


不論人體的吸收和代謝多麼復雜,但有一點很清楚,就是人類的代謝過程是產生酸性物質的過程,人類所有的代謝活動都依賴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將體內營養物,經氧化分解反應獲得能量,同時釋放出各種酸性代謝廢物,無一例外。


體液變酸意味著人體內環境的改變,體內環境改變,自然會全面影響在其中生活的細胞,使細胞的各種功能不能發揮,甚至導致細胞癌變。科學証實:體液變酸、體質酸化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這具體表現在:


●酸性物質與鈣、鎂等鹼性礦物質結合為鹽類,可以導致骨質疏鬆。 
●酸性鹽類堆積在關節或器官內引起相應炎症,導致動脈硬化、腎結石、關節炎和痛風等。
●酸性廢棄物堆積後,可以堵塞毛細血管,使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糖血尿、腎炎及各種癌症等。
●胃酸過多導致燒心、反酸、胃潰瘍等,腸道酸性過高,可以引起便秘、慢性腹瀉、四肢酸痛。另外,酸性體質會影響兒童智力。
●體液、唾液處於酸性,給細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導致口臭、體臭。
●酸性體質導致體液中的脂肪分子加速生成脂肪細胞,以緩解體液的酸化水平,容易肥胖。
●酸性體液導致肌肉皮膚鬆弛、毛孔粗大、粗糙生痘、易生皺紋、易出現皮膚感染、過敏等,導致治癒速度慢、易留疤痕。


專家指出,採用合理的方法改善酸性體質,是預防各種成人疾病的關鍵!


首先:多吃富含鹼性的食品:


英國最佳營養協會的創始人帕特裡克在他的《營養聖經》中提出建議,日常飲食中,應該有80%的水果、蔬菜等鹼性食物和20%的肉類、牛奶精制面粉食品、咖啡、甜食等酸性食物。但是,事實上,我們平常的飲食中,很難將鹼性食物與酸性食物的比例控制在1:4,這就需要通過補充一些高鹼性的功能性食品來進行調節。鹼性口服液就是這樣一種高鹼性健康食品,它可以與我們體內的一些酸性物質結合,並且將它們排出體外,從而保持人體的酸鹼平衡,減輕臟器的負擔。


其次,配合改變飲用水質,用微鹼性的水來代替自來水、純淨水,創造體內微鹼環境。再次,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時進行適量的運動,杜絕不良嗜好。


美國醫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雷翁教授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而基本上,所有的肉類都屬酸性,絕大部分的蔬果類都屬鹼性。


人體在吸收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幾類要素時,代謝中間物和最終產物都是酸性物質。正常情況下,通過自身的調節,將體內酸性物質排出體外,維持酸鹼平衡。當人體內產生過量的酸性物質時就超過了自身調節能力,多余的酸性物質就會滯留在體內,對體液造成污染,PH值下降形成酸性,百病滋生(現代文明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腸胃功能失調、癌細胞均與人體酸性體質有著直接的關系)。


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間,為鹼性體質,但這部分人只佔總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體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醫學上稱為酸性體質者。酸性體質者易疲乏和腰酸腿痛。與鹼性體質相比,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就會繼續發展成疾病。當人的體液PH值低於7時,就會產生重大疾病。


醫學証明,如果人體傾向酸性,人體細胞的作用就會變差,廢物就不易排出,腎臟、肝臟的負擔就會加大,新陳代謝緩慢,各種器官的功能減弱,容易得病。酸性體質的人委容易疲倦,老化加快。


美國著名營養學家RAGNAR BERG博士說,如果想維持健康的身體,每攝取20%酸性食物,就需要80% 的鹼性食物。可見,當你每一天吃進肚子內的食物都是酸性為多,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體質酸性過高,進而患上各種慢性疾病。


大致上,您每吃一份肉,就需要吃至少四份以上的蔬果才能平衡其帶來的酸性,加上各種輻射、污染、壓力、壞心情等也會令身體向酸性化。這是為何只有10%的人體質是鹼性的。


一段摘錄:


除了急性感染,人體的病變不是偶然產生的,慢性病更是如此,有它形成的規律。


慢性病的潛伏期通常是10~15年,在潛伏期內沒有明顯的病症。此時身體呈亞健康狀態,也就是說人體從健康體質到慢性病開始表現出來要10年以上,癌症要15~20年。有時在潛伏期內有種種不舒服的感覺,但到醫院檢查不出病來。醫院必須等到病有明顯的症狀才能檢查出較明確的結果。


大多數情況下,18~25歲身體一般無病。25~45歲即使有病也不明顯,檢查不出病來,身體呈亞健康狀態。45~55歲病開始表現出來,身體呈亞健康狀態向慢性病的初期變化。55歲以後部分慢性病已經表現出來。

資料來源~華翼網-健康保健

 網路特搜
 
 QBM-吃的保養品,養顏美容
 如何减酸-酢之源
 貝瑞妮絲美妍館-玻尿酸精華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搜 的頭像
    愛搜

    書籍推薦/購物情報

    愛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